从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上好的毛尖茶,你需要了解这些! -k8凯发官网
市场的发展、需求的增长、逐利的心态等,各种因素在倒推影响着信阳毛尖的源头。
1.品种更增多了,川茶种大白茶种外观好看;
2.采摘标准变了,过分追求外观漂亮的纯芽头;
3.制作方式变了,省力高效的机械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人工;
4.工序简化甚至省略了,烘焙太慢,还是抓紧时间上市变现;
5.......
信息的不对称、专业的壁垒、被裹挟的观念等,种种因素,也常常使我们很容易陷入对某种茶的盲从:
“盛名之下,怎么是这么浑的茶汤?信阳毛尖我不喝!”
“信阳毛尖茶汤浑味淡?很正常啊,大家都这么说。”
“我一直喝的信阳毛尖都是xx滋味的,这个口感这么浓,肯定不是好茶!”
《1》“浑” or “清”:信阳毛尖茶有两副面孔?
关于信阳毛尖,“茶叶冲泡后,茶汤很浑浊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是茶毫,也有人说是现代工艺粗糙造成的?”
“市场上都在推崇‘小浑淡’的信阳毛尖,而茶叶品鉴中,却写的是—茶汤清澈,到底咋回事?”
也有部分茶友,表达很直接:我不喝信阳毛尖,泡出来浑浑的,感觉不太干净。
还有一些甚至完全没接触过它的茶友,一听到说信阳毛尖,立刻就是先入为主的“细小汤浑味淡”。
信阳毛尖茶的“小浑淡”,是近年来的事情。
不管是采摘追嫩、杀青揉捻求轻、炭烘打折扣,还是追求早上市、早喝上,说到底都是“源头—市场”这个链条上互相倒推的产物。
而高品质的信阳毛尖,从来都没有两副面孔,一直是清鲜甘醇的模样。
《2》本地旱茶 :基因中的好味道
旱茶,也称旱种,茶区当地对传统种植的茶树品种的俗称,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保留下来的适合信阳本地生长的茶树品种。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对经济收入的追求等,信阳毛尖产区近年也多引进大白茶、大白毫等品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和喜爱群体种制作的西湖龙井一样,偏爱信阳毛尖的老茶客大都喜欢本地旱种采制的茶。
本地的旱种,茶树芽叶相对瘦小,产量一般。制成的茶香气高,口感浓重,回甘生津强烈。
而近年来引入的茶树品种,相较于本地旱种,产量高,芽头肥壮,外观也更漂亮。
但在口感滋味上,茶百科和大多茶友的偏好一致,还是认为本地旱种采制的茶更好喝。
在老茶园,多栽种信阳本地种,此外因为本地种耐寒,大山(当地俗称,即高山)茶园也多种植。
《3》大山茶、小山茶:来自茶区的“行话”
在信阳毛尖的黑龙潭茶区,道路两旁、制茶所门口、茶厂茶店的标牌上,随处可见“大山茶”、“小山茶”的字样。
从当地茶农、制茶师傅口中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字眼,这可是茶区老乡们通用的行话,或者说是“俗称”。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大山”、“小山”可以理解为“高山”、“低山”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同一个茶区,高海拔常常意味着相对更好的品质。
信阳毛尖也不例外。
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高海拔茶山植物茂盛,气温低,雨水充足,云雾缭绕,开采的时间相对较晚,更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大山茶芽叶细嫩饱满、颜色偏柔润的绿黄色,制出的茶汤色纯正,清醇甘甜,口感更丰富,耐泡。
而小山茶由于生长海拔较低,气温相对高,茶叶生长快,内含物质积累稍欠,导致芽叶相对单薄,色泽更偏青绿,滋味较清淡。
两者相较,大山茶完胜!
当然,此处要明确一个前提,即: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等同的情况下。
比如,时间、采制标准、制作工艺等因素。
《4》“木炭烘焙”,你的茶省略了吗?
传统信阳毛尖的制作工序,传说有24道之多。
如今,很多工序都已被改动、改进,也越来越多的被机械化所取代。
“炭烘”,俗称打焙,是传统信阳毛尖的最后一道工序。方法是利用炒茶燃烧充分的炭,再覆盖一层薄灰,把焙笼罩在上面,靠炭火的温度,一点点的让茶条吃火,逐渐干燥并且出香、增色。
木炭烘焙的过程中,需要完全的人工值守,及时上笼、下笼、翻茶,再上笼,反复直到合适为之。
炭烘,不但费人工、出茶慢,同时每一次翻动,茶叶都会有碎掉,损耗还大。
为了追求产量,追求上市早,追求利润高,市场上很多信阳毛尖茶都渐次省掉了这一工序。
本文由昵茶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